第四十三章 陈进出名了(上三江推荐了,(1/2)
第四十三章陈进出名了(上三江推荐了,
作为新梅县的县长王金良一直保持着他从政近十几年来的习惯,每天上班的都要将中央、省、市三极的主要报纸浏览一遍。/即便没有空,也要让秘书将重要的消息摘录下来。这天,上午王金良刚刚主持完县长办公会回到办公室。
“县长,这是今天的报纸摘要。”李秘书将县长指定的几份重要报纸上摘录下来的剪报送进来。
“县长,今天咱们省的经济日报上有一篇专门关于我们县柳坪乡吴家村立足高山优势,大力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的报道。”
“哦?”王金良一阵惊奇。李秘书见状连忙把这篇报道翻了出来。
“立足高山优势,大力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记石城市新梅县柳坪乡吴家村高山反季节蔬菜大丰收。”王金良轻声念着剪报上的大标题和下面的副标题。
“柳坪乡?吴家村?”王金良嘴里念叨了几句,惊喜的同时不免有些恼怒,这省经济日报都登出来了,而他这个县长居然不知情。
“第几版?”王金良是做过四年的市委书记秘书的人,早已锻炼出喜怒不形于色的本领,不露声色地问道。
“第四版,专门反映农村经济的版面。”李秘书连忙道。
王金良点了点头,示意李秘书出去,坐下来仔细研读这篇还不到五百字的报道。王金良出任新梅县代县长以来,这还是头一回有关新梅的报道登上省重要报刊,而且完全是正面的报道。他清楚这篇报道的份量,不管怎么样作为县长,这就是他的政绩。
“陈进?”王金良细细读完这篇报道,发现整篇报道根本没有提及新梅县委县政府以及柳坪乡党委政府,而柳坪乡乡长助理陈进的名字却反复出现了三次,文章中对他有很高的评价,甚至把他誉为带动落后山区发展经济的好干部。
陈进这个名字对于王金良来说记忆深刻,四个多月前王培林心急火燎地从日本打电话回来就是请自己营救一名被反贪局调查的交通局的年轻干部。如今这个名字再次出现在他的眼前,而身份却是柳坪乡的乡长助理。是同一个人还是同名同姓?这个陈进到底是什么来头,省经济日报居然为他大唱赞歌?王金良心中暗暗问自己。
正当他准备打电话了解一下这个陈进的情况时,电话铃声先一步响了起来。
“王县长,你们县的农业工作搞的不错嘛,省经济日报上都刊登了你们新梅柳坪乡那个叫吴家村的大力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这很好嘛,这为发展山区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新路。有机会我要亲自下来看看。”电话那头传来石城市副市长裘海高兴的声音。
裘海是分管农业的副市长,虽然不是常委,但却是市委书记李伟山的老部下,王金良对于裘市长还是十分尊重的,连忙恭谨地说道:“欢迎,欢迎裘市长到我们新梅来指导工作。”
“哎,我要来可不是来指导工作的,而是来学习的。你们可是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嗯,这个柳坪乡的乡长助理陈进同志不错,到时我要见见他。”裘海在电话中呵呵笑道。
“好的,裘市长。”王金良对柳坪乡吴家村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的了解也仅限于手中的这篇报道,也不敢多说什么。
电话刚刚放下,紧接着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王金良皱了皱眉头接起电话,当他听到电话中的声音时,马上换了一副表情,客气道:“哦,李书记,您好。”
电话是县委书记李信光打来的,同样是询问经济日报上那份报道的事情。李信光的口气听上去有些不悦,在此之前他已经打电话给县委宣传部长,宣传部长也是一问三不知。李信光直接把电话打给王金良,这么大的事情县委书记和宣传部长居然不知情,万一上级领导来电询问,不就成笑话了吗?
李信光的口气让王金良微微有点不舒服,但两人目前还处于蜜月期,王金良连忙解释道:“李书记,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刚才裘市长打电话过来表扬了一通,说实话我也差点露馅,我现在准备查问。”说着,王金良用试探的口气道:“李书记,文章中提到的柳坪乡的乡长助理陈进,不知道您是不是有印象,我记得以前交通局有个年轻干部好象也叫陈进。”
其实,李信光第一次看到陈进这个名字也感到有些眼熟,但他急于查问这篇报道的情况也没来得及多想。王金良提起,李信光总算是有些印象了,上次做王培林文章的时候,丁春明曾跟自己提起过,准备从交通局基本建设科科长那里打开缺口,这个小科长好象就叫陈进。
“县长,你跟柳坪乡联系一下,省经济日报采访的事情,他们怎么没有汇报,也太没有组织性,纪律性了。”
“好的,李书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